對父親最初的文字印象,來自于朱自清先生《背影》一文。文中的父親,是千千萬萬個父親的縮影。可是在小時候的印象中,父親的形象并沒有那么偉岸堅挺—因為被他揍的次數(shù)太多了,他的形象,是一言不合就給實錘的大魔王。
作家畢淑敏在《孝心無價》一文中說:"有一些事情,當我們年輕的時候,無法懂得,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。"這段話讓我感觸很深,似乎是專門說給我聽的。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我和父親之間點點滴滴的往事。
父親在我心中的形象,一直是"既清晰又模糊"的。清晰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,父親那顆慈祥、和善、望子成龍的心越發(fā)的清晰,模糊的是父親的情感。我一直以為父親雖然有點話癆,但卻是一個缺少生活情趣的人。甚至,在感情上父親也讓我覺得沒有多少可以懷念的東西,因為從我有記憶開始父親就從來沒有抱抱我,也沒有牽著我的手去走走逛逛,更設(shè)有任何親昵的言行。唯一記憶猶新的,是每一頓胖揍之后滿含揪心的眼神。我心里"有父親",更多的是來源于"血脈相連"。
如今快為人父,忐忑、期待、肩膀上還擔上了沉甸甸的責(zé)任。忐忑的是,并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完美的做好父親這個角色,都說養(yǎng)不教父之過,萬一孩子不聽話,會不會像我小時候被他爺爺揍一般,挨揍多了,就把我看成大魔王……
父親是一個被孩子時時都敬畏的稱呼。只要一說起父親,在孩子的心里永遠藏著的是那難以細說的愛。那愛是每一次粗心大意后不用言語的笑容,那愛是每一次嚴管訓(xùn)教后心軟的眼神,那愛是每一次三言兩語后靜靜的守護。那愛,雖說沒有母愛那般細膩,卻是能把一切的一切擔在肩上,不用表白而隱藏在心里的愛。
"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"!世上最大的恩情是父母的養(yǎng)育之恩,父母永遠是兒女們心靈的依托,父母永遠是兒女們依附的靠山。
我突然想起一篇童話:樹林里有一棵美麗的樹,一個小男孩每天都來玩耍,在樹上蕩秋千,吃樹上的果實,在樹蔭下睡覺。日子一天天過去,男孩長大了,樹漸漸感到孤獨,因為小男孩很久沒有來了。一天,男孩來了,樹好快樂。男孩說,我要錢到城里買東西。樹說,我沒有錢,你摘下我的果實到城里去賣吧。又過了很久,男孩回來了,樹激動得發(fā)抖。男孩想要一間房子。樹說,你砍下我的樹枝去蓋房子吧。男孩又是很久沒有來,當男孩再回來時,樹快樂得幾乎說不出話來。“我想要一條船離開這里,你能給我一條船嗎”?“那你砍下我的樹干去造船吧”!于是男孩砍下樹干造船去了!父親就像這棵美麗的樹,為了兒女默默的無私的奉獻,無怨無悔!
遙敬一杯好茶,祝老父安康。
下個周末父親節(jié),茶禮已為太子殿下備好,掃描下方二維碼提走。吾皇收到好茶,定會欣喜萬分!